泵阀商务网

登录

做强中央装备制造企业对策研究

2012/10/31 14:56:013900
来源:
  一、中央企业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装备制造业。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2012年5月初,《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将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列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五大发展重点;提出到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将其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意味着装备制造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把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中国一重(601106,股吧)(2.80,-0.09,-3.11%)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重型装备制造商,其承担的国家“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课题,被列为国家数控专项的标志性设备,为世界首创,属原始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水平。中国南车(601766,股吧)(4.16,-0.08,-1.89%)、中国北车(601299,股吧)(3.72,-0.03,-0.80%)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列车制造技术达到水平。在2010年国家科技大会上,中央企业在装备制造产业有“六轴72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及应用”、“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5个项目获奖。可见,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中央企业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大,着力做强中央装备制造企业是抢占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增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在各行各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中央装备制造企业承载着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战略使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均明确提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方向。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生产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2009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制造业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回升向好态势逐步明朗并不断巩固,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受住了出口市场不利、下游产品需求结构升级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等种种不利影响,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投资信心增加,国家政策支持效果已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从总量规模看,我国现位居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一批重点产品已达到先进水平,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上崭露头角,一批产业聚集区在加快形成,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可以说,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体系非常完善。只要是装备,在我国均可以找到生产企业,这在国外是没有的。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产业规模位居世界,而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总量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3万亿美元。但是,在“做大”的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大部分还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前端研发设计与后端的销售环节都受制于人,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基础配套能力滞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装备自给率虽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装备制造业目前普遍面临整体利润水平不高的窘境,尽管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发展较快,但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低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二)中央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央装备制造企业整体大而不强。目前,虽然我国已成为第二航空大国及船舶制造业大国,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距离正在拉近,并加速形成产业化。但应该承认,在很多领域空心化、趋同化现象很严重。我国中央装备制造企业的能力、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其科学发展。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只有约1.6万亿元,仅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在装备制造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有人把中央装备制造企业的大而不强,形象地比喻为“虚胖子”。自主研发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重引进、轻开发,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还没能根本改观,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因此,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迄今为止,中央装备制造企业还没有完成承担起“装备中国”的重任。
  
  2.中央装备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当前,培育中央装备制造企业“由大到强”,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以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并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政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二,自主创新薄弱,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目前中央装备制造企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数控机床、95%的数控系统、机器人(25.140,0.21,0.84%)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
  
  因此,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造,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危机。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海洋工程装备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航空工业所需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配套件的配套能力差,为数控机床配套的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媒主要依赖进口,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上一篇:浙江加大工业技改力度 制造业创新高

下一篇:引进东莞模式提升模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