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助力钢企实现扭亏
- 2012/11/22 11:49:223840
近日,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在召开的“第三次钢铁行业运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全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困境的‘症结’所在。”王晓齐表示目前钢铁行业的过剩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竞争的范围,因此导致国内钢铁行业出现议价能力弱,整个市场争相定价、恶性竞争的局面。钢铁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不管国家如何整治,产能过剩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善,据中钢协的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底形成的炼钢能力就有9.7亿吨,今年全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这个数据更是让商家对后市的信心大减。
产能过剩大局已定,这对于很多钢企来说,无论如何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成本都已回天乏术。在笔者看来,实现钢企扭亏需要转型发展,而并不是单纯围绕钢铁生产做文章。从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前,行业很难真正走出困境。“十五”以来,我国钢铁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产量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2.75亿吨,增幅达80%,至2010年已占钢产量的44%。虽然从2011年行业进入寒冬后,部分企业开始减产,许多大型钢厂也有意识地控制产量,但都没有实现钢铁主业上的扭亏为盈。
首先,需正视钢企亏损问题,更主要在于钢企的自身认识。一年有冷、暖季节交替,而行业发展同样存在波峰、波谷,不应凭一时状态判断整个行业,换句话说就是要认识到钢铁行业并非走入“夕阳”。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多个行业都曾出现类似情况,如上世纪80年代家电行业洗牌,如今的汽车、纺织等行业,都经过高度竞争后市场淘汰,后只剩下一些排头兵式的企业存在。转看钢铁行业,相信在经过竞争淘汰之后,也必定会出现数个企业。
其次,行业面临洗牌,这意味着钢铁主业产品称王称雄的时代结束,当然这并不是行业的结束或企业的结束,产品的市场饱和带来的是为产品配套服务的巨大市场。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首先要立足钢铁主业,围绕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做文章。经营案例表明,采用相关多元化拓展业务的道路相对平坦,钢铁企业熟悉钢铁产业链及相关环境,围绕产业链开拓新业务能够降低风险。新日铁等钢企发展非钢产业,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才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企业外围,然后独立经营。而实际上,这几年我国钢厂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收获亦很多。向下游延伸,客户服务中创造价值,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积极延伸价值链。各家钢厂在各地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物流园区。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后,钢铁行业也要注意谨慎开展多元化业务,一个行业的容纳度是有限的,进入一个行业,要做好充分准备。近年来,钢铁企业比较浮躁,特别是职工多达数万人的国有钢厂,发展非钢产业时并不用心考虑市场前景,盲目涉及,引发了不少“养猪”之类的笑话。在笔者看来,金融危机后,国有钢铁企业看到做实业艰难,但凭借政策、融资优势,涉足房地产或金融业是可取的。2011年中国前10大钢企中,过半涉足房地产领域,包括河北钢铁集团、宝钢集团、首钢集团、鞍钢集团、山钢集团、马钢集团等。而近期房地产也渐露疲态,可以考虑开设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业,或涉足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许多钢铁企业“个头”很大,但不能因此就难得转变,如何既保持“体形”又灵活善变才是钢企需要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