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黄金十年结束 转入买方市场
- 2013/4/1 14:12:004274
我国煤炭去年以来出现“十连跌”,近期仍在下滑。2012年世界产煤78亿吨左右,中国产煤36.5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46%左右,去年中国GDP约占世界的18%左右,但煤炭产能约占世界50%左右。
2012年全国产煤36.5亿吨,同比增长3.8%,但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去年煤炭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7%。2012年全国煤企库存8500吨,增长58%,主要港口存煤4351万吨,同比增长26.8%,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630元左右,下降170元/吨左右。大部分大型煤企利润多遭“拦腰砍断”。山东能源集团预计2012年可以实现利润240亿元,但由于煤价下跌105元/吨,实际利润只有107亿元。全年集团有30对矿井亏损,亏损面44%。山西的7家煤炭集团也出现了类似状况。种种迹象表明,煤炭业将转入买方市场。
中国煤炭阶段性过剩趋势已经显现,既有市场体制不完善问题又有机制不灵活问题;既面临调控改善问题又面临煤炭行业独特性调控问题。但根本的原因是政府调控的“有形手”与市场运行的“无形手”难以融合为“渐隐渐显手”。
市场经济缺市场,计划经济缺供给。中国经济从短缺计划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经济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在多个行业显露出来了。工信部2012年中期统计显示,在中国工业目前24个行业中,有22个存在严重产能过剩。中国对产量及产能过剩目前还没有很科学准确的测定标准。根据美国的经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时,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当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产能过剩出现;工业产能利用率在81%及以上时,为正常的产能过剩,低于81%时,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中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煤炭过剩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工业和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一种后反应,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必然出现过剩现象的反应。欧盟曾用20多年消除几十年的产能过剩。有专家说,中国需用5年左右时间,消除过剩的产能。因此,煤炭显露过剩有必然性的一面。
从去年11月来看,目前煤价处于一个相对高点。而就传统行情来说,每年1月份是销售旺季,煤价处于市场高点。但目前除动力煤上升约3元-5元/吨外,整体煤价基本没有上升。目前,电厂存煤15天-20天左右,不担心煤炭供应。宿洪涛预计,直到3月份应该是个平缓期,而之后煤价可能会再次下降。尤其是3月下旬全国“两会”以后,全国煤炭生产恢复提升,届时煤价将再次下滑。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将长期处于买方市场时期。“十二五”的后三年是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预计平均每年将有4亿吨-5亿吨产能释放,而同期每年消费增量只有2亿吨左右,供过于求形势十分严峻。此外,从2011年开始,每年有超过2亿吨的进口煤涌入国内,这将直接导致煤炭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在卖方市场下,占有资源的优劣、生产效率的高低、成本控制的好坏可能是一个“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在买方市场下,以上因素就成了“决定生死”的问题。
严酷的现实逼迫煤炭企业纷纷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如,山东能源集团建立了国内家能源矿产交易中心,年需求量不足2万吨的客户将全部纳入网上交易,目前已有49个品种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全年集中采购6.5亿元,降低采购成本2945万元。去年,这家企业统销煤炭7100万吨,创造协同效益13.3亿元。
目前,业内对煤炭市场何时触底企稳仍难以确定。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分析认为,下半年煤炭需求将继续回落,供应能力继续较快增长,净进口增加,市场将呈现明显供大于求的趋势,库存仍将处于高位,价格下降还会持续下去,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也认为,从短期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不会有大的改观,煤炭需求预计仍将弱势运行;从长期看,煤炭市场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周期,煤炭价格“理性回归”乃大势所趋,煤炭产业传统发展道路面临重大挑战。
为此,我国煤炭行业应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说,困难也是机遇,压力更是动力。一个行业发展面临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孕育着转型发展的无限可能。今后一段时期,煤炭需求总量仍将稳步增长。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支持兼并重组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对兼并重组煤矿的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和补充地质勘探项目,优先给予资金安排。
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只有抱团经营、共御危机,才能保证市场份额;只有把握需求,优化品种,才能稳定经济效益;只有着眼长远,加快转型,才能实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