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小螺丝撬动紧固件行业思考:与合格率该怎么走?

2013/6/19 11:18:485221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BF35导读:3月12的宾利事件受到了很多紧固件企业的关注,不仅因为宾利名车的品牌,还因为一颗轮胎上面的小小螺丝。假如国内有能力做到和名车那样的小螺丝质量,这类的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小螺丝折射出行业存在的质量与合格率问题。
  
  这些年,由小螺丝引发的重大损失和悲剧数不胜数,从国内到国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汽车、铁路等制造业,涉及的领域之广、事故频发的密度之高,令人咋舌。与此同时,紧固件的质量问题也渐渐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近两年,国家为了刺激内需,出台了不少扶持制造业的政策,重点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电力电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众多高科技项目纷纷上马,受益直接的当属装备制造业,这将大大刺激对紧固件的需求。另外,航空事业的发展对紧固件需求也起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如波音公司未来计划新增3400架飞机,这一数据将为紧固件行业带来新发展和需求契机。但是,在这些高科技项目给中国紧固件带来机遇的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比如高铁、飞机等项目中所使用的紧固件,其质量标准必然要比一般产品的标准更为严格,因为这种项目如果出现问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诸多利好政策和经济环境,市场上对紧固件的需求必将大大增加,安全与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把关越来越严。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紧固件企业的转型尚未完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不足,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依靠于欧美进口,这不只浪费了大好的市场机会,也会使中国市场对进口产品产生依赖性,加大中国新型紧固件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
  
  另一方面,紧固件除了向转型之外,还应该注重现有产品的合格率问题。今年3月,江苏省工商局通报了“2012年全省流通领域汽车配件质量抽查情况”。420批次汽配样品合格率仅为53.10%,其中,汽车紧固件等合格率甚至低于30%。据该省工商局消保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汽配合格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很多配件是小作坊、小工厂生产,技术含量低,锻造及热处理工艺不过关,监管也不到位。以紧固件为例,其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螺纹精度不合格、表面有缺陷。紧固件属通用零部件,互换性要求较高,尺寸偏差将直接影响其互换性,甚至影响连接强度、防松性能或寿命。因此螺纹是考核紧固件有效紧固力的重要指标。但一些小作坊、小工厂不能对其尺寸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有的甚至为了追求利润,盲目地减小丝杆直径。但是,尽管如此,众多不合格的产品仍然流入市场,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大铁盒里,担忧随之而来。
  
  紧固件合格率低的问题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我国高强度紧固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看,抽查合格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在60%-80%的水平,产品有待提高,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与紧固件制造强国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荣先生表示,一方面要继续做好质量监督抽查,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大抽查企业数量,通过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处理抽查中的不合格企业。另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紧固件生产企业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使用单位在设计选用中尽量采用现行标准。
  
  紧固件出厂前,都要经过各项抗压检测,尤其是这种高强度紧固件,保证载荷和楔负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保证载荷是考核在承受规定的拉力载荷下产品抗塑性变形能力,如果该项目指标达不到要求,由于预紧力和工作载荷的作用,可能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减低预紧力,使连接松动。楔负载试验是考核螺栓产品实物的抗拉强度和头杆结合强度,如果该项目指标不合格,在较大的工作载荷的作用下或支撑面受偏载作用时,出现断裂或掉头,造成连接失效,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当然,分析完这些情况,我们又可以想到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产品出厂时确实是质量过关的,但其使用寿命却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长久,故此才经受不住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不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中国紧固件产品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从低端的基础生活设备,到的大型游乐设备和铁路桥墩,紧固件产品应用的领域足够广泛,事故却也一个比一个更大。对于某些事故,我们可以乐观的认为,并不是紧固件本身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的,就像2011年韩国KTX列车脱轨事件,不是主要归咎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吗?但是,对大多数悲剧而言,其罪魁祸首往往都是紧固件的质量不过关,内因要比外因的影响更广一些。
  
  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斯比曾在其“零缺陷”这一思想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产品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要在错误出现之前就消除错误成因。中国紧固件行业现在普遍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允许生产过程中出现失误,妄想在后期检验中进行弥补和改进,这种观念其实是很可怕的。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08年天津一汽丰田召回八万余辆汽车的事件,而这么大的动作只为拧紧一颗螺丝。后期弥补或许可以得到大众认可,但有时亡羊补牢却是为时已晚。中国紧固件企业要想在产品质量上大幅提高,或许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真正做到100%零缺陷是有些困难,但我们可以将其作为目标,坚信目标总有达到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也许中国的每一颗小螺丝都是可以达到世界质量标准的,那么不断上演的悲剧或许可以真正落幕,紧随其后的就应该是中国从紧固件大国变紧固件强国的剧目了。

上一篇:两岸电机产业集中节能合作新方向

下一篇:光伏“双反”政策利弊相向 行业补贴快月底出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