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跨国并购:中联打造千亿产业核心引擎

2013/10/24 9:04:583983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本文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BF35导读:2013年9月12日,意大利米兰,在CIFA公司庆祝成立85周年和中联重科收购CIFA五周年的双重庆典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与CIFA公司现任执行官达维德·齐波拉热情相拥。一个是中国工程机械化的人,一个是拥有85年技术沉淀的世界混凝土机械公司的管理者;一个的背后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延绵至今的悠久文明,一个的背后是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在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五周年、对CIFA实现全资控股之际,这样的拥抱,再次将中联重科这个创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典案例的中国企业推到了世界面前。

  
  翻开中联重科的发展史,“跨国并购”无疑是其重要也有分量的篇章之一。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企业,中联重科多年来不断加大海外推进力度,资源掌控及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中联重科相继完成了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重组并购原浦沅集团、收购意大利CIFA等,一跃成为大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
  
  年轻而又成长迅猛的中联重科,以科学、稳健的跨越式发展理念创造了中国并购海外公司的一个个成功案例,堪称化跨国收购的“中国样本”,正朝着世界工程机械前三强的目标稳步前行。
  
  大胆“走出去”,摸着石头“走进去”
  
  “"走出去"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要去融入的产业生态,整合资源,做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来的企业。”对于中联重科跨国并购取得成功的经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如此总结。
  
  2008年,中联重科和弘毅投资、曼达林基金等财务投资者联合收购意大利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CIFA公司100%的股权,成就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欧洲工业领域大的并购案。
  
  借助资源整合,CIFA产品实现中国制造,中联重科与CIFA共同建设的研发平台和协同采购平台开始显现作用,共同研发了适合各地市场的多项新技术,包括在中国市场重点推广的三轴桥轻型臂架泵车技术和长臂架六节臂泵车技术。
  
  中联重科在混凝土行业的地位正式确立。
  
  “走出去,关键还要"走进去"。”这句话是詹纯新的名言,更是所有中联人信奉的理念。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从中国出发。”詹纯新一再强调,化就意味着去“中国化”,世界既是我们的目的地也是我们的出发地,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文化都要以为维度。
  
  正因如此,现在的意大利CIFA公司,虽没有一名总部派驻的中方员工,却在严格按照中联重科的制度体系运行;虽是独立的法人,但每年会接受中国总部的全面审计,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复盘。
  
  并购初期,由于CIFA员工感到前景茫然,双方整合出现困难。找到问题所在,中联重科及时托出CIFA的发展愿景,并对骨干团队实施股权激励,结成利益共同体。其效应立竿见影,双方供应链、研发、市场网络迅速整合,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这个于金融危机爆发前夜进行的并购曾饱受质疑,但在中联重科“整合资源”的理念下,其险象环生后的业绩令业界刮目相看:近三年,CIFA的经营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00%,经营业绩刷新了历史高点。今年上半年,CIFA的利润与金融危机前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并在进行了技术买断性的投资、与核心技术合作商建立了合资公司,在20多个国家设立了25个自己的独资或合资公司。
  
  有了成功的海外实践做铺垫,中联重科化进程日渐加快:2011年6月,中联重科与德国JOST起重机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买断社会公认的塔机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2012年8月,中联重科海外建厂落子印度,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资建立塔式起重机业务基地;2012年10月,与意大利RIBA公司合资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
  
  凭借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中联有效推进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体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递进融合。目前,中联重科的海外业务已覆盖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中东、南美、非洲,以及欧美、澳大利亚等市场,逐步加速了中国工程机械“走出去”的步伐。
  
  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植入跨国并购的“中国元素”
  
  麦肯锡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并购会因为种种原因失败,而失败的主要原因和公司深层文化整合失败有关。位于中国内陆省份的中联重科,并购重组之路走得异常顺利,与其在并购扩张中十分重视文化融合是密不可分的。
  
  “五年前,因为拥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中联重科和CIFA走到了一起,中意两个文化背景不同、但文化内核一致的企业的融合,已带来了彼此的相互成就。CIFA因为融入了中国文化,显现出更加迷人、和谐的特质。”詹纯新如是说。
  
  从CIFA开始,中联重科跨国并购的步伐迈得愈发坚定从容,因为中联人深刻认识到:在企业经营中,文化比效益、比利润更重要。
  
  跨国并购后的大障碍是文化上的交流。“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点。坦诚相待,促进沟通是整合海外并购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詹纯新坦言。
  
  为了加速融合,詹纯新从自己做起,并要求所有中联重科高管层进英语补习班恶补英语,学习如何与外方人员打交道。他还告诫自己的工作人员要入乡随俗,跳出中国人固有的思维去换位思考,充分尊重CIFA员工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而在企业的学习能力方面,自2008年9月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中联重科不仅有效整合了双方的资源,在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战略采购、市场渠道等多方面也进行了深度融合,使泵车质量和稳定性达到了水平。CIFA公司已成为中联重科“集研发平台和发达国家市场拓展支撑点于一体”的桥头堡。
  
  在尊重CIFA员工文化理念的同时,詹纯新也在打造着“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力。当与CIFA的员工聊天时,他谈得多的就是合并后的CIFA与中联重科将会在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发展中担负什么责任,中联重科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以及CIFA和其员工的未来将会怎样。通过这种反复沟通、坦诚相待的努力,终使CIFA的员工明确了一个共同的愿景——CIFA跨国公司的员工将和中联重科员工一道打造工程机械的企业。
  
  共同的愿景坚定了员工的信心,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现在,在中联重科长沙基地,大家可以看到CIFA在中国的“厂中厂”模式,不同肤色的员工在同一个工作平台合作,成为中联重科企业化的一个缩影。
  
  “对中联文化的认同,现在已深入到了基层,大家都明确了一个共同的愿景,所有中联重科员工,包括CIFA跨国公司的员工,将一道打造工程机械的企业。”詹纯新说。
  
  跨国新征程:冲刺1000亿产业,瞄准“500强样本”
  
  近年来,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中联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收购,加快进入市场,通过海外扩张实现优的资源配置,开启了其化战略“核裂变”的新画卷。
  
  通过跨国并购重组,中联重科“千亿产业”蛋糕已经初具雏形,新的世界工程机械巨头正在崛起。
  
  在机械工程行业遭遇低谷的2012年,中联重科依然产销两旺,为季度营收及纯利润逆势“双增长”企业,同时更是以盈利73.3亿元,位居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盈利榜位。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表示,公司有望在2013年继续逆势飘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千亿。
  
  虽然2012年中联重科的海外市场发力,业绩翻番,但对公司营收贡献仍不到10%。根据中联重科此前规划,到2015年,海外业务占比要达到30%。因此,郭学红表示,今年乃至未来,海外市场都将是公司发展重点。
  
  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中,中联重科形成以总部、驻外分公司、分公司驻外服务站(点)为主线的三级服务架构,以现场服务为中心,总部支持为后盾的内外互动式服务体系。
  
  截止到目前,中联重科面向海外市场客户已在近80个国家建立服务网点。覆盖五大洲,囊括印度、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俄罗斯、阿联酋、美国、荷兰、英国、白俄罗斯、韩国、巴西、利比亚、埃及等在内的重点市场,提供快速的24小时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在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中联重科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加速优化。
  
  今年1—5月,公司的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多个产品已经实现环比销售增长。以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海外市场为例,2013年一季度,由于新产品开发力度的加大和营销模式的升级,以泛太区域为代表的海外市场,销售同比去年增幅超过120%。公司预测今年全年海外市场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
  
  面对良好形势,詹纯新表示,未来中联将秉持“稳健增长”原则,每年保持15%—20%增速,此前公司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约为行业增速两倍。詹纯新认为公司目前产能已经足够,未来不会在产能方面做大的投入。同时,为弥补行业周期性风险,3至5年,公司将形成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5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多元化格局。
  
  目前,中联重科是世界第工程机械企业,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目录全的企业,中国大的环卫机械公司。
  
  “中联的目标是,到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詹纯新早已给出中联重科“千亿计划时间表”。目前,中联重科的产品涵盖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土方机械、路面桩工机械等13大类别、28个系列和450多个品种,是产品链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正朝着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上一篇:全国大的工业余热热泵供热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移花接木” 用自来水替代抽检水样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