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电站不可“只建不用”
- 2013/12/3 10:35:324247
BF35导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根本在于扩大需求,光伏电站的近期“暴涨”,得益于国家对分布式电站的鼓励政策,而政策才刚落地,就出现产能过剩危机,根源是目前的电站是“只建不用”。
企业迎来复苏希望,但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重。专家认为,企业加速建设光伏电站消化产能,而电站却不能“只建不用”,只有扩大应用市场,才能真正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据了解,近期的光伏市场暖风阵阵,不少企业重新开工,逐渐扭亏。相关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有10%的中小企业开始复产。企业迎来复苏希望,但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重。专家认为,企业加速建设光伏电站消化产能,而电站却不能“只建不用”,只有扩大应用市场,才能真正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政策扶持企业复产
受电价补贴等扶持新政的推动,光伏业复苏的暖风阵阵吹。记者走访多家光伏企业发现,“饥饿”了好一阵的企业开始接到新订单,而不少停工企业也重整旗鼓,全面复工,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已有10%的中小企业重新开工。
光伏企业三季报也不断释放回暖信号。电池组件商海润光伏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404万元,单季扭亏;电站企业航天机电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此外,中环股份、隆基股份、向日葵前三季度净利润亦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1962%、188.07%、123.83%。
光伏企业近期的“优异”表现,让市场对光伏业的预期增值,但也有企业对当前的“繁荣”谨慎乐观。“光伏发电价格补贴政策让市场重拾信心。”陈刚表示,如今的复工潮主要还是受明年1月1日煤电上网价格下调的影响,企业赶在上网电价下调之前集中上马。
据国家发改委的政策,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运的光伏电站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而全国燃煤机组的上网电价已从今年9月25日起集中下调,平均下调幅度达0.14元/千瓦时。
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疗伤中的中国光伏业渐显复苏之势,但业内人士提醒,中小企业重新开工,对市场来说,是弊大于利,对行业整合并非好事,可能造成行业秩序的再次破坏。
事实上,企业急切复工的背后,依然是“库存”高企的巨大产能,产能过剩仍是光伏行业头顶上的一片乌云,短期内很难消释,更难为步履维艰的光伏业“松绑”。
据中投顾问数据,今年前3季度,全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率在40%~45%,为消化库存,光伏电站的成立速度加快,目前还出现了光伏电站过剩的苗头。
另外,光伏电池、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7%和35%,远低于75%的标准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加剧。
笼罩在产能过剩的阴霾之下,企业难以迈开步伐,也渐添不少“硬伤”。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国内的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计利润,一再压低价格,一些企业的项目报价比正常水平低15%左右,这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也很难保证工程质量,甚至出现不专业的“民工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处在恶性循环链条上,企业难以为继,而面临破产的企业终究受“资金”之困,资金链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方面,企业“缺钱”受制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贷。陈刚表示,在市场没有完全好转的情况下,银行全面收贷,民营中小企业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另一方面,由于订单不足、利润下降等,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江浙等重点监测地区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5%,这意味着企业已基本无资金可用,如再无订单,企业将无法运转。
光伏电站不能“只建不用”
“光伏行业这一两年不会有质的变化,产能还是总体过剩。”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成贵向记者表示,为消化库存,化解产能过剩,企业正苦练内功,“勒紧裤腰带”提升竞争力。
光伏业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为此,不少企业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国内很多企业正往产业链的终端走,保持原有业务的同时,建设光伏电站,使用自己的组件和电池片,为产品找到新的出路。”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日本、南非、缅甸和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也在不断开展大型电站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光伏电站的加速建设,产能也在发生转移。“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正逐渐从中上游转移到下游,企业蜂拥转型至下游产业链,光伏电站的过剩也会越来越凸显。”任浩宁分析认为。
集中上马的光伏电站不能成为摆设,吴成贵表示,我国分布式电站发展和使用还存在实际问题,个体家庭接入时,其资质认定、工商发牌、担保贷款等问题都没有解决细则,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政策细则或是操作标准,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确保光伏行业的产能是被“消化”而不是被“转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