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已迈出成功步
- 2013/12/17 10:55:344018
BF35导读:继今年6月深圳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后,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鸣锣开张;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权市场正式开市。天津和广东的碳交易也将于近日上线。预计年底前,七个碳交易试点城市中有五个可开始进行交易。有预测称,通过七省市试点,我国有望成为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实际上,作为一种机制性的探索和实践,参与企业数量、交易资金以及规模等因素并不那么重要。看碳交易市场是否成功,不能简单地看成交量和活跃度,而是要看碳交易能否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
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而碳交易恰恰能为完成减排任务提供低成本、率的市场化机制。也正因此,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前景才值得期待。
在碳排放权交易的体系框架下,第三方机构将根据参与企业所处行业的实际,进行初始排放配额测算和分配,企业的排放配额使用情况将在交易平台上公开,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也将实现透明化操作。这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节能减排只能依赖“有形之手”调控的单一性。
应该看到,七个碳交易试点因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不同,碳交易体系的差别很大,具体做法上各有千秋。例如,在配额分配方面,各地也都进行了创新,千姿百态,有历史法、基准线法、博弈法等。各不相同,又各有创新,这也正是在七地同时进行试点的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方能找到一种或者几种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模式。
目前来看,虽然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仍任重道远,但七试点交易平台都在制度设计上尝试走出地域性局限,实现地区间对接,这势必为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积累有益经验。
启动碳交易试点只是万里长征步,接下来,如何尽快落实相应配套措施,完善交易规则,稳固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问题仍需逐一破解。对于刚刚启动试点的中国碳交易来说,统计数据不、价格机制不完善、融资机制不到位等一系列难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逐步解决。
在国内七个地区开展碳交易试点,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中国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碳交易已迈出了成功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