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电站是“十三五”建设重点
- 2014/10/29 13:45:376729
大型水电站是“十三五”建设重点
“十三五”水电基地建设任务艰巨点
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3%,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2.5%;水电年发电量89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7%。
水电开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应:除发电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外,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大气环境、减少河道泥沙淤积、改善水质、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以及防洪、交通、灌溉、供水、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同样不可估量。
当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尤其是在西南部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继续建设水库大坝和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电发展的重点为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按十三大水电基地划分,在2015年和2020年十三大水电基地的总体开发程度分别达到55%和70%。可以说,我国水电建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优先发展水电是世界共识
因为水资源问题是生存问题,必须建设大水库,提高我国蓄水能力、水资源调控能力;电力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必须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和能源结构转型。
加快水电发展是缘于四个方面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的迫切需要;第二是能源结构转型,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的迫切需要;第三是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让落后地区脱贫的迫切需要;第四是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大规模外送瓶颈的迫切需要。
中国水能资源世界,可是水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只有17%,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四个百分点,而中国煤炭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三,煤电比重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意味着,我国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相当于13亿吨原煤,目前每年只利用了4亿吨原煤,其余相当于9亿吨原煤的水能资源白白付之东流。
发展水电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的迫切需要。洪涝灾害频发主要是蓄水能力不足所致。当前我们和发达国家人均蓄水能力差距显著。只有加强水电发展,修建更多水库大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
发展水电还是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让西部落后地区脱贫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未开发的水电大部分位于西南,而且都是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如果把剩余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项目总投资是1.2万亿元,送出工程投资是三千亿元,供需投资总计1.5万亿,可以拉动投资3万亿。
未来开发注重质量和持续性
由“水电核准难”不难看出,国家对于水电的发展也保持更加清醒和冷静的态度,未来的水电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
“加强规划和电网的建设,克服水电的核准难,使电网建设可规划,有可靠的依据。降低过剩产能,给清洁的、可再生水电让出市场空间。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正确认识水电,理清移民环保问题的本质,加快核准速度。在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处理好央企之间的市场竞争矛盾,避免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让我国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再继续浪费掉。”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这样说。
因此,对于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优先着重统筹考虑水电开发、电网接纳条件等因素,科学制定新能源发电发展规划,引导发电企业合理制定新能源发电项目,为新能源发电顺利接入和消纳奠定坚实基础。
水电无疑是目前技术成熟、具市场竞争力且可以大规模开发的优势清洁可再生能源。不管是高层还是社会,对清洁能源的期待值与日俱增,所以我们在总结我国水电技术优势和发展势头良好经验的同时,也要更加统筹考虑,注重持续发展。把水电妖魔化的误导从人们心中抹去,着力解决水电在环保、移民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水电在我国注重环保的发展态势下,担负起电力平衡的重任,才能在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目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堪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