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技术打破壁垒 农村污水处理注入“创新基因”
- 2015/11/4 13:23:3034382
生态技术打破壁垒 农村污水处理注入“创新基因”
农村环境问题致超千亿元经济损失
农村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着的比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农村人口是50.32%。
大量的农村人口,一方面增加了水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本就稀缺的水资源的污染。
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更有数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主要难题。
农村污水“华丽变身”
“创新基因”揭秘由“浊”变“清”奥秘
“十三五”规划强调农村是重中之重,环境是突出短板,打响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攻坚战。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各地陆续建设了一批乡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业内专家积极加入农村污水处理的探索,为农村污水处理建言献智,大幅度提高了农村污水治理水平。
揭开水泥板砖,一个漂浮着油污的黑水池出现在眼前,里面含混着餐厨污水、冲厕水等从农村居民家收集来的生活污水;而揭开与之相邻的另一块水泥板砖,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变成了一池干净的清水……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籍国东课题组研发的多介质生物生态技术,通过多介质生物滤池——潮汐流人工湿地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可用于除饮用外的其他资源化用途,不会产生污染,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由“浊”变“清”的神奇变化。
事实上,除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经过各界努力得到突破之外,我国对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壮大。
住建部有关领导此前介绍“十二五”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目标时表示,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为8%,预计
“十三五”将是小城镇和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率有望翻番,由目前的8%增至15%—20%。另据环保部研究,目前全国约有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1/3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共需财政投入2000亿元。
农村水环境既是薄弱的难点,也是颇具潜力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本文综合中国科学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给水排水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