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伤疤”蜕变“绿色氧吧” 江苏留住自然禀赋 展现生态之美
- 2021/12/8 16:30:441235
【泵阀商务网 国内新闻】滨江临海,山环水绕,沃野平畴,绿意盎然。大自然对于江苏的馈赠,成为美丽江苏、生态家园建设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江苏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取得了一批标志明显、群众认可的治污成果,解决了一批历史形成、长期困扰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一批压实责任、凝聚合力的制度机制,铺就了绿色发展驱动的转型之路、富民之路,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鲜明底色。
让我们跟着苏小环的步伐一起走进镇江、扬州、徐州等地,了解其在做好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方面的努力与成绩,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生态之美吧——
镇江:退渔还湖 主动出击促整改
芦苇茫茫,白鹭成行,站在镇江金山湖的荷花塘畔,寺塔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野鸭在湖面嬉戏追逐,金山湖串联金山焦山北固山,绘就国家5A级风景区,近40平方公里的长江滩涂湿地是市民游乐的好去处。据介绍,过去镇江湖边养殖较多,经过退渔还湖、内江控水工程、清淤工程等一系列工作,这里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镇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镇江469项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已完成389项,通过"陪点位长散步"等方式强化蓝天保卫战巡查、通报、会商三项工作机制,查办工地扬尘、柴油车超标排放、餐饮油烟污染等问题700多项。
“十四五”期间,镇江市空气质量国控站点由4个增至5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由8个和20个分别增加到10个和45个,断面范围从大江大河扩展到面广量大的支流支浜,达标压力陡增。面对严峻形势,今年以来,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先后组织开展环境质量“首季争优”“春夏攻坚”等专项行动,建立直通“两长”(点位长、断面长)工作机制,梳理出45个国省考断面和11个国省控大气站点的300项措施、163个项目和每月任务分解。
“原来大家都不愿意从这里走,一股气味真的很难闻。但是经过环境整治以后,河里面看不到一点垃圾。现在只要天气好,我每天早上都在这边晨跑。”让丹阳界东社区红灯6组村民张光富深有感触的,正是家门口的永红河。全长4.4公里的永红河是丹阳市的入江支流,由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该河1月份首次纳入省考监测时为劣Ⅴ类。为了还老百姓一条家门口的“舒心河”,镇江市生态环境局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排查溯源,推进控源截污,强化环境监管,督促截污6个排口、纳管14家企业、整改127个环境问题。今年4月以来,永红河单月水质均达到III类及以上标准,水质改善明显。
“突出环境问题藏不住、瞒不了,也躲不过,与其被动‘爆雷’,不如主动‘挑脓’。晚做不如早做,挑着治不如系统整,只有打消顾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加快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才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据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成杰介绍,该局在全省首创环境问题整改“绿书包”制度,将上级交办的、群众反复举报的、自查发现的重点环境问题分别纳入专用“绿书包”,统一编号交办并登记“绿书包”负责人,目前已派发重点任务整改“绿书包”12个。据悉,“绿书包”的各责任单位将整改进展、有关批示纪要、督查督办情况、整改效果等及时纳入“绿书包”,形成闭环式台账。
扬州:还绿于民 打造运河景观带
与镇江隔江相望的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运河,是扬州的城市名片。金秋十月,漫步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层林尽染、绚丽多彩。近年来,扬州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淮河流域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创造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建设,打造万里长江的最美岸线,形成一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位于扬州市区南部古运河畔的三湾片区,是天然的生态湿地和重要的水工遗产,几年前,这里还是城郊结合部的棚户区,外来拾荒者的聚居区和农药厂、皮革厂、水泥厂、化工厂等高污染企业的集聚区,垃圾成堆、污水四溢。
“三湾片区在2013年左右动工建设,到了2016年三湾公园基本建成。2019年,大运河博物馆开工建设。如今,公园内,杉树林青翠欲滴,芦苇在风中摇曳,飞鸟不时展翅掠过,造型别致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矗立其中,生态与文化融合,更与这座古城气质相得益彰。”扬州三湾片区惊人的历史变迁令人眼前一亮。
清风拂过,绿树成荫,市民们正在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湖享受着美好惬意的下午时光。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遍布着荒凉杂乱的厂房和棚户区。从工业区到城市绿洲,扬州三湾片区是如何实现蝶变的?据扬州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刚介绍,2014年起,扬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要求,开始推进三湾片区环境整治,陆续完成拆迁国有企业25家、集体企业64家等,开展了河道清淤、绿化建设,推进三湾湿地保护修复。近年来,扬州市投资31亿元,搬迁691户居民、89家企业,把这里建成了三湾湿地生态中心和三湾城市公园。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从运河到长江,从公园到湿地,扬州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墨画卷,尽显生态之美。
徐州:变废为景 转变发展理念
波光粼粼的金龙湖畔,丹桂飘香,秋日的宕口公园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徐州将闲置地、废弃地等升级改造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生态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锻炼、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徐州正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蜕变,书写了一段生态修复的高分答卷。“如今,家门口的生态公园越来越多了。”家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刘女士已经在徐州生活了四十几年,谈到徐州的生态变化,刘女士十分感慨。
日潭、月潭、珠山瀑布……从一座废弃矿山变身一处遗址公园,金龙湖宕口位于金龙湖东岸,总用地面积512亩,宕口公园是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典范。沿着宕口公园的山间栈道登至山顶,可以看到开采破坏后留下的矿坑,如今已遍布绿植。据介绍,公园内的设计依据山体的走势及原始地貌,用植被覆盖裸露的岩石层,依靠植物根系的生长来稳定山体,同时保留过去开矿时垒砌的石墙等建筑。
金龙湖宕口公园的巨变只是徐州生态环境工作的小小掠影。以钢铁、焦化等为主要产业的徐州,如今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大步迈进。据悉,徐州全市共治理采煤塌陷地66.73万亩、修复采石宕口40个。2020年,徐州森林覆盖面积为3419.26百公顷,约5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15%。
一座宜居的城市离不开美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优良的空气质量。以前,徐州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徐州曾经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煤炭、机械化等是这个城市经济的主要力量,这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空气质量差。近年来,徐州科学精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以集群综合整治为主要抓手,突出标本兼治,全力削减VOCs排放,空气质量实现了总体改善。
据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拾新建介绍,今年以来,徐州梳理每家企业VOCs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共梳理深度治理217家,提标改造612家,整合淘汰111家。同时对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去年徐州市对31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涉VOCs工序进行了豁免,今年徐州市共对6批次491家企业涉VOCs工序进行了豁免,树立“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原标题:“生态伤疤”蜕变“绿色氧吧” 江苏留住自然禀赋 展现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