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推广困局待解
- 2012/6/7 11:28:455507
一位业界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在谈到补贴时无奈的告诉记者:“有企业在惠民补贴的款项已经通过审批,但到所在省政府却不给下发,说当地政府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拨款。”
正是因为整个补贴过程的“纠结”,众多电机生产企业纷纷选择了坐等政策补贴的“静观其变”的生产态度,一度搁浅电机生产。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电机推广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电机的基础和条件。从生产技术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引导下,电机生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新型绕制工艺、硅钢片精密冲压、铸铜转子、高压精密压铸成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掌握及超电机生产技术。从生产能力看,我国电机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多万千瓦,还有大量普通电机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经过改造升级后都可以转向生产电机。从原料保障能力看,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品种全、质量高,并且冷轧硅钢、紫铜、纯铝等原料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大规模生产电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东元总合科技(杭州)有限公司FA研发中心处长张映明介绍:“因为现在电机的需求量很少所以我们公司还没有量产电机,但在在技术方面来看我们电机厂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生产标准,同时电机从开发产品来看没有难度,只是现在我们在等国家政策支持,同时我们已经具备了电机的技术储备,可以直接进入电机的量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多数规模化企业都具备了电机的生产条件,而除了补贴政策,标准问题成为又一阻碍因素。
标准谜团
“因为标准的混乱所以我们现在设计的产品得必须满足多个标准,我建议我国国家标准可以和接轨,这样对于我们产品的实际上也会好很多,因为标准的不同所以我们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导致产品成本升高,不利于企业管理。”一位企业负责人在谈及标准问题时告诉记者。
在电机推广实施过程中,对于中小型三项异步电机的强制性约束已于2011年7月1日实施,但在此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受限于我国具体情况,其强制性效果发挥不尽如人意,同时这也影响了企业对于电机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我国虽然是电机制造大国,但主要是生产附加值低、能耗高的普通电机,这不仅与我国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不相适应,而且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升级,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不断提高电机能效准入标准,导致我国电机能效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我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之前是GB18613-2006,实施日期是2007年7月1日,其中关于电动机的目标能效限定值也就是低标准在上述标准实施4年后自动升级到二级能效,从2011年7月1日起都变成了国家标准要求的低要求。按照GB18613-2006版的三级能效标准的电机已经成为不合格品。这样就使得全国的电机企业如果不生产节能电机,就变成非法经营者。GB18613-2006是国家标准,是强制实施的,如此看来除了参与惠民工程的企业外,大量的企业就成了非法经营,这也成为政策难以实施的一大原因。
谈到标准问题,一位从事电机研究多年的专家为记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力的情况并不仅仅局限于GB18613-2006,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