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十二五”产业规划印发
- 2012/12/24 8:46:206153
郭有智估计,从海水淡化产业链来看,如果能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将使系统的国产化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70%-85%。国产化率的提高势必将降低投资,减少运行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中国海水淡化装置的整体水平进入到先进行列。
联盟提高创新能力
从淡化海水应用来看,与国外先进国家,如澳大利亚、以色列大规模将海水淡化并入市政管网相比,我国海水淡化目前在市政供水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海岛的市政供水。虽然用于工业区日常供水的海水淡化厂规模较大,但数量很少,只有两座万吨级以上的工厂,分别位于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园区和天津泰达开发区。
因此,我国海水淡化亟需建立大型海水利用自主示范工程,从而提高海水淡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此,13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未来,这一联盟将通过产业联盟方式整合中关村优势资源,促进产学研应用协同创新,开展规模化工业性项目的试验研究,从而减少项目投资,降低系统运行能耗,降低海水淡化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在张松建看来,膜法海水淡化可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膜性能,优化工艺组合,通过研究能量回收装置提高能量回收率,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量。热法海水淡化可以发展水电联产模式,充分利用低成本的低品位废热,结合热泵系统的应用提高低品位热源品质,实现废热的回收利用;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
目前,膜法示范项目在北控水务集团已建成的曹妃甸海水淡化厂内分两期建设,1期规模为1000吨/日。其中,赛诺水务、北控水务牵头整体设计和施工建设;碧水源、赛诺水务等公司负责研发,并提供超滤膜及组件和反渗透膜及组件;创世奇公司负责研发并提供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设备。
热法示范项目拟在首钢集团已建成的曹妃甸海水淡化厂内建设,由首钢集团和赛诺水务公司牵头正在制定实施方案,1期每天可生产淡水5万吨。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及装备的工程化应用,为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提供总体解决方案,为海水淡化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其中,赛诺水务、碧水源、创世奇公司等在膜组件、能量回收装置等方面已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在海水淡化工程的整体设计、建设、运行方面,赛诺水务、北控水务等企业均承担过日产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组织编制的《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8月29日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组建2-3个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10家以上具有竞争力的海水淡化核心部件和设备制造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分析认为,海水淡化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利好。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印发《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通过本专项5年的实施,初步形成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75%以上”纳入约束性指标,这也就意味着在目前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低于50%的情况下,未来国内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市场拥有很大发展空间。
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值每年75-100亿
近年来,海水淡化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