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机床模具成国内产业经济主旋律
- 2012/4/28 16:31:401813
机床进口明显回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12年3月10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04.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其中机床进口明显回升。
其中出口11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进口1459.54亿美元,同比增长39.6%,贸易逆差314.83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录得逆差373.4亿美元,创04年以来的高水平,表明相对于持续疲弱的外需,内需在近期有所恢复。
主要表现在工业原料石油、铜材等大宗商品以及汽车、机床等商品进口的显着回升。但是由于外需不振的拖累下,2月加工贸易进口总值是2011年以来的低水平。
罗百辉认为,只要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前景仍将光明,预计今年中国机床行业的产销仍可实现平稳增长。
巨额的进出口逆差表明,中国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仍客观存在,并仍将快速增长,中国机床行业如果能将过剩的中低端产能转化为适应需求的“”产能,尤其是在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等基础产品领域重点着力,缩短差距,那么中国机床行业的竞争力将明显提高。
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幕拉开
国内机床制造企业打算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大施拳脚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以及诸多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友嘉集团董事长朱志洋就明确表示,工业机器人市场是友嘉一定要抢占的一块领域。
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大幕已经拉开,世界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即将进入喷发期,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已初露端倪,机床企业进军机器人领域投资前景可期。希望国内这块制造企业能加快步伐,让外来掘金的竞争者能感到强大的压力,而不再是如何利用这一机遇。
2012年中国模具机床业产销可实现平稳增长
新预测显示,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潜力来看,中国机械工业将有望继续保持相当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预计今年中国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将比上年约增长18%,实现利润将比上年增长约12%二,对外贸易额可望比上年增长约15%。
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模具工业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一态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是增速出现了较大回落。
罗百辉强调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模具和机床行业位居“母机”行业的特殊地位,近十年来中国模具机床业的规模有了长足进步,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模具与机床制造和消费大国。值得注意的是,“十五”和“十一五”的十年中,中国模具机床业实现了持续超高速发展,直到2011年上半年绝大多数模具、机床企业依然产销两旺;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需求增势明显趋缓,经济效益逐渐趋于严峻。去年中国机床工业总产值增速由年初的约39%回落到年末的33%,实现利润增速由年初的约58%降至年末的约30%。
2011年,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机床工具产品出口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2011年我国机床行业贸易逆差高达113.9亿美元。
在机床进口方面,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速高居不下,同比增长29.3%,月度进口额依然处于高位,但月度同比增速逐步趋缓。在各进口产品中,金切机床是机床工具各类进口产品中的主力,达到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40.0%(其中数控机床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1%)金属加工机床主要来源地前四位的是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地区和德国,占进口总额的79.5%。成形机床进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增长较快,进口额已超过数控装置,跃居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ECFA的实施,加速了中国台湾与大陆机床贸易额的增长。在大陆进口数控车床来源地中,中国台湾地区以数量计算列位,以金额计算列第二位,同比增长29.7%,占大陆进口数控车床总额的21.7%。
韩美自贸协定影响中国台湾省机床出口
韩美自贸协定将影响中国台湾省的机床出口。韩国今年很可能在对欧洲、美国出口机床方面超过中国台湾。韩国机床制造商与中国台湾同行的竞争十分激烈,双方的机床出口目的地都是欧洲和美国市场。中国台湾2011年的机床出口额为400多亿美元,是世界第四大机床出口地,预计今年将跻身第三位;韩国目前排名第六,得益于自贸协定,今年将有望挤入前四。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保证高精度的加工
目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结构更加精密,为了保证高精度的加工,采用了许多技术措施来提高主机精度:控制温度。采用水温冷却装置,使机床内部温度与水温相同,减小了机床的热变形。采用直线电机。响应度高,精密定位可实现0.1m当量的控制,进给无振动,无噪音,提高放电频率,保持稳定放电,两次切割Ry5m。采用陶瓷、聚合物人造花岗岩制件,其热惯性比铸铁大25倍,降低温度变化对切割精度的影响。
采用固定工作台、立柱移动结构,提高工作台承重,不受浸水加工和工件重量变化的影响。采用浸入式加工,降低工件热变形。电机伺服,闭环电极丝张力控制。高精度对刀:采用电压调制对刀电源。对刀精度可达±0.005mm,不损伤工件,不论干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