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新增长点——环境修复 政府唱主角
- 2014/8/19 14:45:114397
环保产业新增长点——环境修复 政府唱主角
如今,无论是财政部的PPP模式、发改委的第三方服务、环保部的第三方专业治理,还是住建部的特许经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已深入到更深层次。对于这一政策变化,环保企业普遍寄予厚望。
所谓第三方治理,即排污企业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主要包括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适用于新、扩建项目的“委托治理服务”,另一种是适用于已建项目的“托管运营服务”。由“谁污染、谁治理”变为“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这已在欧美国家的减排治理中普遍应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之前企业要做环保,无疑要增加投资,提高成本,所以很多企业总感觉绿色发展是一个负担。我觉得绿色发展恰恰是一个新的机遇,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目前需要的是转变观念。”
“从环保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优势的话,通过第三方治理模式可以很容易地做强、做大,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国电清新总经理张开元说。
目前建立的企业环境修复项目数据库分为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底泥修复、地表水修复以及综合修复5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环境修复项目共计335项,涵盖全国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全国各地修复项目中,土壤修复仍居于主导地位。参照近几年的土壤修复项目,土壤修复投资都是千万元或者亿元来计,大多数土壤修复资金来自于政府出资。目前,国内在已明确资金来源的项目中,约占54.3%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还有另外21.0%的项目与政府财政投入有关联。
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数据库(JIEIDatabase)显示,在所有的修复项目中,政府作为业主承担项目占到总体的60.7%,而企业作为业主承担项目占到总体的39.3%。
由此可见在环境修复中,政府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然而,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往往是企业,这反映了我国相关法律和监管的不健全。“谁污染 谁治理”,但是在现实中,企业往往并未承担治理的责任。